“三下乡”向基层报道 | 我系22级学生服务家乡,用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
在盛夏蝉鸣的八月,在河南省团委的号召下,广大鹿邑籍大学生回到家乡热土,参加了“向基层报到”社会实践活动,走进了老子学院(研究院)老子文化博物馆,成为了一名名光荣的志愿者,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服务家乡鹿邑,展现青春风采,并挥洒汗水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记。
《道德经》被誉为“万经之王”,内容涵盖哲学、伦理学、政治学、军事学等诸多学科,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、齐家、修身、为学的宝典。它对我国的哲学、科学、政治、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。先奏诸子以及国人的文化思想等都或多或少受到《道德经》的影响,而且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,包括文化、科学、宗教等各方面。
《道德经》以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开篇,提出了一个最高的哲学概念“道”,老子哲学就是由“道”推演出来的,他也因此成为道家的始祖。老子把天、地、人等宇宙万物连贯成为一个整体,突破了古代哲学以政治和伦理为轴心的局限。老子认为“道”是先于天地生成的,是天地万物之源,宇宙间的一切,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,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。老子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最西汉帛书《道德经》残页 早的一种“天人合一”思想,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庄子所继承和发展。这种“天人合一”的整体观念,对中国古代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老子思想中最大的闪光点是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。老子观察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,“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”,世间万物有阴阳、刚柔、强弱、兴废等分别。他还发现对立的事物能够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,如:“物壮则老”,“兵强则灭”,“木强则折”,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”。为了防止物极必反,导致衰落,老子主张“去甚去奢去泰”,就是要去掉那此极端的、过分的举动,始终保持着像“道”那样冲虚而不盈满的状态。
老子的道的本性是自然的,他提出了天道自然的观念。他认为天地的运行是自然而然,不假外力的。老子提倡的“无为而治”,是对统治阶级的“有为”进行的揭露和抨击。老子提倡这种“无为”之治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,也就是“使民复结绳而用之,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”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望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”。
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,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予了中华民族巨大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动力。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,无论是在日常学习中还是在今后的生活中,我们都应该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份人生的必答卷,承担起当代传统文化复兴的重担,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人文辉煌与文化成就。
我系22级于伟杰同学于8月10号至8月31号一直从事博物馆志愿者活动,此次活动她深有感悟: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,来之前觉得博物馆的工作无非就是保持馆内干净,帮助他人解决问题,当我真切投入工作中才发现,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,还要懂得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,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一颗虚心请教的态度 ,要产生文化共鸣。这个活动主要是帮助了解家乡老子文化,我的工作主要是给游客讲解家乡特色 以及帮助博物馆更好地提供服务、传播知识,另一方面,我通过博物馆的舞台锻炼和成长自己,实践着公益爱心和人生价值,又借助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进行了广泛的社会传播,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,提高自我,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上一条:我系团总支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|“小小少年心向党,红色精神永流传”小分队
下一条:艺术系体操教研室开展专业与课程思政构建培训活动
【关闭】